「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策展人導覽


活動期間:2018-07-22~2018-09-16


攝影作品除了是視覺饗宴之外,亦須透過專業的深入導聆,與專家一同走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並從專家口中娓娓道出臺灣攝影史的發展脈絡。活動規劃以展件為核心的專家導覽,提供觀眾多元的欣賞視角。展覽以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之玻璃版底片影像為主,集結並精選林草、張清言、張朝目、宮本延人、彭瑞麟、方慶綿、鄧南光、洪孔達、吳金淼等攝影家或寫真館現存於1905年至1940年之作品,搭配相關文獻、攝影史料研究說明,重現臺灣攝影發展歷程及早期攝影影像之美,彰顯玻璃版底片的歷史文化價值與先民生活型態。日期:7/22(日)、8/26(日)、9/16(日)時間:14:00~16:00導覽人:張蒼松 先生/「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策展人特色展件賞析-作品名稱:寶斗青年團( 北斗志工團) 與岩田玉一領隊一起爬玉山,由南峰登頂拍攝者:方慶綿拍攝地點:玉山南峰年代:1940年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典藏本展主視覺選用方慶綿先生於1940年代拍攝寶斗青年團( 北斗志工團) 與岩田玉一領隊由南峰攀爬玉山的影像,畫面左側準備登頂的青年,亦以影像為時代留下獨特的影像記憶。-作品名稱:少女與纏花桌供拍攝者:吳金淼拍攝地點:楊梅年代:約1940年來源:吳榮訓先生捐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由時代的流轉到庶民的生活,具體體現於金淼寫真舘的影像之中,流傳於北部客家庄的「纏花」,用以擺設於大戶人家或宗祠的廳堂供桌上,從這張洋溢古典美感的「少女與纏花」合影,影中人及纏花的配置對稱而工整,更彰顯出昔時拍照是何等莊重的儀式!人與物成雙成對,「線花」擬真而與背景的竹林相互襯映,足令觀者興發多樣想像空間。-作品名稱:新錦雲南管戲系列—武旦(青衣)-江妹。拍攝者:張朝目年代:約1932年來源:張文魁先生捐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典藏現存張朝目拍攝的玻璃版底片共計八十餘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拍攝新錦雲南管劇演員,此批影像分別於寫真館內、舞台上下完成攝影,整體影像呈現的調性甚為一致,更是臺灣攝影史演進至30年代仍屬罕見紀錄民間藝師的「系列攝影」。報名期間:2018/07/02~2018/09/14

活動場次資訊

非售票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2樓迴廊

100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7/22 14:00:00

結束時間:2018/09/16 14:00:00

主辦單位
編輯時間
2018/07/05 10:29:46
來源網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