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時間-空間-存在」施力仁-金鋼犀牛
活動期間:2018-05-26~2018-11-25
在充滿驚奇的2017年,世界各地舉辦了眾多國際級藝術大展,有威尼斯雙年展、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件展以及十年才舉辦一次的德國明斯特展都正好集中在那一年,甚至還出現了拍賣史上最昂貴的藝術品成交紀錄:達文西的《救世主》,藝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就在最精彩的17年,藝術家施力仁受邀參展第五十七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覽期間作品獲得來自全球各地參觀賓客及媒體熱烈迴響,讓主辦單位再度熱情邀約施力仁的《金鋼犀牛》參加2018年第十六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此舉創下作品橫跨美術和建築雙領域大展肯定的新紀錄,也是首位連續兩年獲邀雙年展的華人藝術家。《金鋼犀牛》安置在威尼斯重要樞紐位置-瑪麗雷瑞莎公園(Giardini Della Marinaressa) ,它獨特造型及光彩吸引路過群眾不禁停下腳步駐足於前,與金鋼犀牛對望的同時,不忘打卡Hashtag #KingKongRhino,更驚見自己的身影亦然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犀牛一直是藝術家施力仁關心的動物,他深深受犀牛被屠殺、絕種的議題觸動。然而就在今年三月,全球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因骨骼與肌肉退化、身上出現大面積傷口等因素而處以安樂死;全世界僅存兩隻雌性北非白犀牛,正處於絕種邊緣。種種負面消息刺激藝術家對生態環境的反思,因而成為創作的主要課題。經常會有人問藝術家:「身為台灣人怎麼不做水牛反而做犀牛?」其實經研究發現,犀牛存在歷史上已經相當久遠,台南左鎮曾挖掘出年代大約在45~90萬年前的完整犀牛化石,證實台灣曾存在犀牛,卻可能因氣候變遷使其無法繼續繁衍。除此,華夏文化發展上,犀牛也曾占據重要地位。施力仁針對犀牛這個傳統且具象的議題,寄予它融入當今世代的新想像和觀念;對這個議題從考究、審思、創造、乃至雕塑實體的呈現過程,傳達了「時間、空間、存在(TIME SPACE EXISTENCE)」的意念,反芻過去、現在並鏈接未來,積累建構出前所未見的新形象,入駐城市公共空間時,無疑也成為群眾追捧的新寵兒。《金鋼犀牛》結合具科技當代感的幾何切割、硬邊線條以及工業鉚釘等元素構成,對藝術家施力仁而言建造它就如同一棟建築;犀牛由數百片不鏽鋼板全手工打造,每個角度每個細節都相當講究,猶如蓋房子般,絲毫不得疏忽的建構出藝術家內心生命的形象,創作巨型《金鋼犀牛》時也刺激了藝術家發想未來的犀牛建築的藍圖。建築是既主動又被動的生命,在建築師脫離了對場景和事件的設計以後,建築它們會找到與人共享和互動的方式,現今當代建築師在造型上求新求變,試圖發展出不同以往的新造型與風格,其發想過程就像創作雕塑般活躍。《金鋼犀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人知道我們有位藝術家正在國際上以不同的方式來提醒世界愛護生命和環境,它成為矗立於世的醒目指標,將其精神持續延續,繼續為台灣藝術締造佳績!
活動場次資訊
非售票
臺中市現代畫廊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155巷9號B1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5/26 05:00:00
結束時間:2018/11/25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