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潭水深千尺──郭水潭捐贈展


活動期間:2018-05-24~2018-11-24


郭水潭曾說,詩應該落實時代背景的看法。無論是生活的無奈與雀躍,或是當下的感動,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令人感動的作品。 我們邀請您在展區長桌前坐下來,寫一封信給青春年少的自己。您可以將信寄出,也可以將信箋掛於展區看板上,供其他觀眾欣賞。  詩情潭水深千尺──郭水潭郭水潭(1908-1995),別號「千尺」。據王昶雄所述,其別號是取自詩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倫送我情」。或許這別號正可呼應郭水潭對友情、詩情的重視。郭水潭,台南佳里人,鹽分地帶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有短歌、俳句、新詩、小說、散文等創作及評論。日治時期,加入過許多文學團體,小說〈某男人的手記〉獲新人創作獎。戰後,仍持續創作,並致力於文史研究,1993年獲頒南瀛文學「特別貢獻獎」。作品大多描寫鄉土、親情,也仗義揭露不平等的社會現況。  (左)獨照,1929年。郭水潭22歲於台南七股大潭寮。同年加入「南溟藝園社」。(右)獨照,1954-1956年。時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輯。 我是村中有力者╱生平紀錄日治時期,郭水潭就讀公學校高等科即開始創作短歌,1925年因受當時北門郡守賞識,任職北門郡役所庶務課兼通譯。期間,郭水潭也開始創作新詩、小說、散文等新文學。1936年曾於作品敘述因服務於郡役所,村民投以不同眼光,並自諷是「村中有力者」。雖是自諷,但當時其經歷學識,於故鄉確實可稱「村中有力者」。戰後,其工作之餘仍持續創作,參加文學活動,甚至從事文史方面的書寫。     (左)修業證書,1923年。郭水潭1923年3月修完佳里公學校高等科第一學年課程,發予「修業證書」。(中)北門郡庶務課同仁,1928年1月。郭水潭於最後排左一。(右)文藝聯盟嘉義支部主催座談會紀念,1935年3月9日。攝於嘉義市新富町的林文樹宅,由徐青光寄予郭水潭留念。前排右起,楊逵、郭水潭、王登山;後排左四,林文樹。 南溟樂園╱新詩創作之初郭水潭於加入南溟藝園社稍前便已開始以日文創作新詩,1929年加入該社後更積極創作。南溟藝園社由多田南溟詩人(本名多田利郎,生卒年不詳)於1929年創立,並發行《南溟樂園》,至1930年改為南溟藝園社,改題發行《南溟藝園》,至1933年停刊。當時該社成員大多為日本人,另有郭水潭、陳奇雲(1908-1940)、徐清吉(1907-1982)、楊讚丁(生卒年不詳)、王登山(1913-1982)等台灣詩人。    (左)《南溟樂園》4號,1930年。重要古物。為《南溟樂園》最後一期號。內容有以詩為主的文學作品,發表者大多為日本作家,還有郭水潭、陳奇雲、徐清吉、楊讚丁4位台灣作家。自選詩作「全十篇」,其中自述為「南溟樂園同人」。(右)《郭水潭篇:自選詩第一集》,1929。自選詩作「全十篇」,其中自述為「南溟樂園同人」。 廣闊的海╱新文學創作郭水潭於加入「南溟樂園」稍前即開始創作新詩,之後也創作小說、散文,甚至成為雜誌的新詩編選者。其中,〈海は廣い—嫁いで行く妹に〉(廣闊的海—給出嫁的妹妹)、〈棺に哭く日─亡き建南の靈に告ぐ〉(向棺木慟哭的日子—告祭建南亡靈)等,為其知名的新詩。小說創作不多,但1935年〈某男人的手記〉曾獲得《大阪每日新聞》「本島人新人懸賞」佳作。戰後,經過轉換語言,持續創作。  (左)〈海は廣い—嫁いで行く妹に〉,1937年。創作於妹妹嫁給王登山時,本原稿應是作者於戰後抄錄。(右)〈追憶我的母親〉,1976年。散文。1994年收錄於《郭水潭集》。 鹽村詩人╱妹婿王登山相關文物王登山(1913-1982)台南北門人,住在海邊鹽村。南溟藝園社同人,有短歌、新詩、散文等作品,多有描述故鄉鹽村的內容被稱為「鹽村詩人」。林芳年〈鹽分地帶的伙伴〉稱王登山「作品充滿個人感情」,「較多取材於鹽村的風物」。王登山為郭水潭妹婿,郭水潭有名的詩〈廣闊的海——給出嫁的妹妹〉,正是於妹妹嫁給王登山時所作。王登山的文物鮮見,本批文物是其辭世後,由郭水潭收藏,之後才再寄贈本館。    (左)王登山獨照,年代不詳。(中)《偽リなき告白》,1953年。王登山自選集《無虛偽的告白》,自己繪製封面,抄錄作品。全為18-27歲時發表於日治時期報紙或雜誌的作品(右)〈塩村與我〉,約1980年6月。描寫對故鄉鹽村的熱愛。 籬下的菊花綻開╱短歌、俳句吟詠短歌、俳句為日本的傳統文學,日治時期傳至台灣,被視為知識份子教養的一部分。郭水潭稱:當時短歌、俳句文學在台灣「只見發端,未見衰微」。郭水潭就讀公學校高等科曾寫短歌送給北門郡守酒井正之,並獲回贈:「生在籬下的菊花,春天一來就會開花。」果然,郭水潭一畢業就被聘任於郡役所庶務課兼通譯。1931年郭水潭加入「あらたま」短歌社,1934年短歌被選入《皇紀二五九四年歌集》。戰後,1968年於「台灣區蔬菜輸出業同業公會」發起「台北短歌會」,後來短歌作品多發表於《からたち》、《台北短歌集》、《台北歌壇》、《台北俳句集》等刊物。  (左)短歌,約1931-1945年。使用「あらたま原稿用紙」。1931年郭水潭經文友陳奇雲介紹加入「あらたま」短歌社,積極創作短歌。(右)短歌集、俳句集,1972-1979年。郭水潭參加歌會、俳句會所吟詠的短歌集俳句抄本。 愛鄉的另一書寫╱文史、評論除了文學創作外,郭水潭尚涉足文史、評論書寫領域。特別是戰後,郭水潭針對戰前或戰後的台灣文學、文化、歷史等層面,加以「考證」、「概觀」、立「誌」、記「傳」、「述略」、「剪影」、「評論」。郭水潭的文學創作多表現對鄉土、親情的關懷,文史、評論也是其愛鄉的另一種表現。    (左)北門郡地理歷史概觀,1943年。發表於《民俗臺灣》25、26號。除序外,分為國聖港(國姓港)、西港(鄭成功定都候補地)、佳里(蕭瓏蕃社)、漚汪(郭懷一事件結束之地)等章節。(中、右)〈臺灣舞蹈運動述略〉,《臺北文物》4卷2期,1955年8月。內容以種類劃分介紹「山地舞」、「鄉土舞」,又以時間劃分介紹日治時期、戰後的台灣舞蹈運動。 年表 年 歲 記事 1908 1 生於鹽水港廳佳里興(今台南佳里)。 1916 9 就讀佳里興公學校(今佳里國小)。 1922 15 畢業於佳里興公學校,就讀佳里興公學校高等科。 1924 17 畢業於佳里興公學校高等科。 1925 18 因短歌受北門郡守青睞,任職郡役所庶務課,並兼任通譯。 1928 21 與陳稟結婚。 1929 22 加入「南溟藝園社」。 1930 23 鋼版油印1929年南溟樂園社同人《自選詩第一集郭水潭篇》。 長女麗子出生。 1931 24 加入「あらたま」短歌社。 1932 25 長男獻東出生。 1933 26 與吳新榮(1907-1967)等人組成「佳里青風會」。 1934 27 「台灣文藝聯盟」成立,擔任執行委員。 次女富美出生。 短歌入選《皇紀二五九四歌集》。 1935 28 與吳新榮等文友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任楊逵《臺灣新文學》的新詩編輯。 小說〈或る男の手記〉(某男人的手記)獲得《大阪每日新聞》「本島人新人懸賞」佳作。 1937 30 新詩〈海は廣い——嫁いで行く妹に〉(廣闊的海——給出嫁的妹妹)發表於《大阪每日新聞》南島文藝欄。 次男建南出生。 任台灣產業組合協會北門郡部會產業組合研究會書記。 1938 31 當選蕭壟信用組合會總代表監事。 1939 32 三男昇平出生。 次男建南逝世,創作〈棺に哭く日——亡き建南の靈に告ぐ〉(向棺木慟哭——給建南的墓)。 加入西川滿主導的「台灣詩人協會」。 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 1940 33 加入「台灣文藝家協會」會員。 四男泰參出生。 1941 34 任北門郡勸業課技手,為正式官職。 1943 36 任《臺灣文學》編輯長。 1952 45 開始於《臺北文物》撰文。 1954 47 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專任編輯。 1956 49 任台北市中央蔬菜批發市場專員。 1957 50 與莊松林、賴建銘纂修《臺南縣志稿卷六文化志》。 1964 57 任台灣區蔬菜輸出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1968 61 發起「臺北短歌會」。 1972 65 〈無聊的星期天〉,《笠》49,為其戰後第一首中文詩。 1983 76 與王詩琅同獲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新文學特別推崇獎」。 1993 86 獲台南縣立文化中心頒發第一屆南瀛文學獎「特別貢獻獎」。 1994 87 羊子喬編,《郭水潭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5 88 辭世。報名期間:2018/05/20~2018/05/20

活動場次資訊

非售票

國立台灣文學館-展覽室E

700 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5/24 09:00:00

結束時間:2018/11/24 00:00:00

演出單位
主辦單位
編輯時間
2018/05/22 11:31:59
來源網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