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活動期間:2018-05-24~2018-11-25
臺灣自2000年開始參與義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至今年邁入第10回。本屆臺灣館由臺灣現代建築學會提案,王俊雄教授策劃之「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特展,回應2018建築雙年展大會總策展人愛爾蘭兩位女性建築師伊凡.法瑞爾和薛莉.麥克娜瑪拉之命題「Freespace」(自由空間),強調建築之價值在創造與分享人與空間場域的親密對話與環境中各種自然元素的互動關係。今年臺灣館由建築師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Fieldoffice)為代表參展。田中央團隊成員於宜蘭實際生活,在地深根20多年,其營造「活在場所」的獨特方法,切實將人與環境綿密連結,其作品與宜蘭的人、植物、動物、水、風、光等元素亦關係密切,展現將山海水土連接而營造出生活場所的企圖。 人與環境的綿密連結地方是人們與他生活的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營造地方不僅是實體的空間建造,更重要的,是創造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鏈結。臺灣館以參展團隊「田中央工作群」(以下稱田中央)於宜蘭深耕20多年的宜蘭經驗,提醒了一個重要、但常被建築師忽略的向度:如何營造出讓人安居的生活場所?田中央將自己視為居民和建築師的聯合體,這些場所營造計畫的構想、發起、空間內容的規劃、談判和協調等,都扮演重要角色。經由田中央不懈地勸說與努力,實現了這些夢想,他們不但引進了新的城市活動,也強化了現有的在地活動, 融合與再生的城市田中央企圖將所有邊界與介面揉合,把新與舊融為一體,彷彿一切為自然形成。就如同斯洛維尼亞建築師(Jože Plečnik, 1872-1957),使用再生材料和建築碎片。這些設計都是在對於建築史和經驗有微妙理解的建築師,才能做出的修補與城市改造。利用微小的設計來建構及與城市對話,反而造成意外強大與深遠的影響。因此臺灣館分成三個部份來論述:a、設定基準:大棚架做為地景參考線。b、凝聚記憶:與時間作朋友。c、重回大地:記住身體,忘掉時間。 追求自由、開放的本質在當今消費主義的世界裡,建築的自主性受到完全的功能主義或完全的美學主義,這兩種相反力量的威脅。第一種力量,將建築變成是一種很實際地在合理解決功能問題的專業;第二種力量,則將建築當作是製作膚淺的視覺感受的職業。在健全和理性的文化中,建築強化了人們對現實的感受,體現現實的詩意,進而感受到我們所立足的空間、時間和文化的持續感。不但將建築往新的面向擴展,同時除了強化臺灣的獨特傳統,更整體強化了建築本身的永恆。 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單位:臺灣現代建築學會協辦單位: 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 中華民國駐西班牙代表處 臺灣美術基金會 實構築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策展人:王俊雄參展團隊: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報名期間:2018/05/14~2018/05/14
活動場次資訊
非售票
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999 其他地區tello 4209, San Marco, 30122 Venice, Ital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5/24 10:00:00
結束時間:2018/11/25 10:00:00
主辦單位
編輯時間
2018/05/16 10: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