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設展:影影約約 皮影戲區


活動期間:2018-01-01~2018-12-31


皮影戲在台灣又俗稱「皮猴戲」,相傳源自於中國漢朝,因為漢武帝思念去逝的妃子李夫人,相思成疾,於是江湖術士便以李夫人的剪影安慰皇帝,治癒了他的相思病。另一種傳說記載,皮影戲是由漢代名將韓信所發明,他下令士兵以剪影的方式嚇退敵軍,後來漸漸演變成皮影戲的娛樂表演。展場中展示了皮影戲的製作材料及工具,並且詳細敘述中外皮影戲的發展歷史,透過柔和的光源,除了能欣賞到中國珍貴的皮影戲偶之外,也有難得一見的印尼皮影戲偶展示。配上媒體播放皮影劇目「鄭三寶下西洋」、「卞章子掛帥」,更能一窺皮影世界的幻影之美。想要操作皮影戲偶嗎?其中的技巧又有哪些呢?我們準備好了皮影戲台,等著你來大顯身手!► 影戲是利用光和影子效果來表演的一種戲劇,根據宋人筆記的記載,中國影戲大致可分成「手影戲」、「紙影戲」和「皮影戲」三大類,其中又以皮影較耐久,雕刻藝術成就較高。► 皮影偶的材料最早的影戲是以素紙雕成,後改用獸皮,中國各地所使用的獸皮原料不盡相同,牛皮、羊皮、驢皮都有人使用,台灣因為牛多,一般都以水牛皮做為材料。► 燈光原始的皮影戲演出是用油燈照明影偶,但油燈的燈焰不定,光線也不夠集中,還有煙瘴和舞台著火的危險。一直到民國三十七、八年左右,台灣皮影戲演出開始使用燈泡照明影偶,日後更發展出不同顏色的燈光變換,製造戲劇特殊效果。► 中國皮影戲外傳傳說中國的皮影戲在元代時傳入南亞,後又傳入阿拉伯半島,在土耳其受到極大歡迎,並有「卡拉格茲」的別稱,而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也都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影偶演出及戲偶。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

臺北偶戲館

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4樓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1/01 10:00:00

結束時間:2018/12/31 17:00:00

演出單位
主辦單位
來源網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