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設展:袋袋相傳
活動期間:2018-01-01~2018-12-31
布袋戲的原始形式可能源自中國大江南北賣藝的肩擔戲。展區中除了「肩擔戲臺」、「金光戲臺」訴說布袋戲的舞台表演形式外,偶頭的製作過程、刺繡精細的戲服、搭配演出的後場樂器等,還原布袋戲全盛時期的榮景,全都是布袋戲的珍貴展品喔!如果你也想自己操偶演一段布袋戲?戲台早已為您搭好嘍!就等你來一展身手!► 金光戲台金光戲台為演出金光布袋戲時所使用的舞台,是現今野台布袋戲的主要舞台形式,此類舞台最大的好處是拆搭方便,並且易於集中觀眾的視線,還可以於舞台內隱藏機關,製造氣氛及效果。► 肩擔戲傳說為布袋戲最早的表演形式,由一人獨力完成,演出者隔著簾幕,做有表演性的說書,內容多為稗官野史的編造戲文。► 七大行當六十角表演布袋戲的基本角色,可分為生、旦、淨、末、丑、童、雜、獸等七種類別,稱為七大行當,與中國傳統戲曲相同。另外整理出黃帝、將軍、士、農、工、商.....等等六十種行業,依據每一齣戲的需要選取角色來演出。所以傳統的戲籠中,要能滿足一般的戲齣需求,通常需要包含有這七大行當六十角。►戲籠是裝布袋戲團所有道具的容器,由於布袋戲偶及道具都不大,不需要大容器來裝載,早期的戲籠,以竹編或籐編為主要製作方式,較為輕巧,後期則有木製或鋁製戲籠的製作,較為堅固。► 傳統配樂---南管、北管傳統布袋戲表演的後場音樂,分為南管和北管兩種音樂風格,依據樂器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文場跟武場,南管布袋戲以文戲為主,特色是管弦合奏,以琵琶及洞簫為主樂,北管特色為鑼鼓打擊,音樂較熱鬧,娛樂性強,逐漸取代南管地位。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
臺北偶戲館
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2~4樓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1/01 10:00:00
結束時間:2018/12/3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