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鼎彝銘─漢字源流展
活動期間:2018-01-01~2018-12-31
中華文化奠基於夏、商、周三代,其文化重心的主軸是禮與樂,孔子時常以周公「制禮作樂」為建立文化宏規的典範,可見其重要性。禮樂文化,體現在家國重寶的銅器。禮器之中,『鼎』列首位;樂器之林,『鐘』居上座,因祭典的陳祀與演樂,列鼎和編鐘是不可或缺的。古時「金」也泛指黃澄澄的銅,故銅器銘文又稱「金文」;銅禮樂器以鐘、鼎為首,故亦名「鐘鼎文」。在銅器上鏤鑄銘文,以述功紀德、祀享於宗廟,藉以光宗耀祖、傳及子孫,既是真切的史料實錄,也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寶貴源頭。「宗周鐘」是傳世西周天子──厲王胡自作器中最重要的樂器;「毛公鼎」則是西周宣王的叔父兼重臣──毛公所鑄禮器,鼎內鑄有舉世最長的彝銘。鐘銘123字、鼎鑄五百字,雖不能概括所有商周金文,然「嘗鼎一臠」、「聞鐘半響」,也得以辨音知味,二器合計六百二十餘字的「鐘鼎文」,恰足作為探討漢字源流的題材。 我們謹以「鐘鼎彝銘」為展題,一瓣馨香,敬頌漢字王國的無量壽慶。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
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1/01 08:30:00
結束時間:2018/12/31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