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四百年常設展


活動期間:2018-01-01~2018-12-31


從十五、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起,促使全球一股新世代的移民潮,當時的中國大陸正處於政治混亂、經濟不安之際,客家人便因此大舉東渡臺灣移墾。遷徙來臺的客家先民們,數百年來在臺灣落地生根,循著原鄉脈絡,也汲取出新土的養分的成果,綻放出臺灣客家文化多元且豐富的內涵與樣貌!一、夥房下的生活 臺灣客家的傳統建築物多為合院型態,又稱為「夥房」。傳統上客家人一向晴耕雨讀,除了努力耕種之外,也致力於學習新知;客家女性深受傳統禮教的規範,不論廚藝、女紅、農務、教育都要兼備。二、傳統產業 早期以農耕為主的生活,進入了日治時代之後,日本政府為了充分開發臺灣的天然資源,便展開各項的產業開發政策,其中與客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有:焗樟腦、林業、茶業、燒相思木炭、焗香茅、菸業和木雕業等。三、傳統工藝 客家傳統工藝大多源自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和應用而來,除了竹藤編器、草棕編織等,還有廣為人知的三義木雕、苗栗陶藝、新竹糊紙以及藍染、藍衫製作等。四、傳統音樂 客家音樂在臺灣傳統音樂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與客家人的生活緊密結合,也是客家族群人文的特有標誌。臺灣客家的傳統音樂大致上有客家八音、客家山歌小調、客家戲曲及客家儀典音樂等幾種類型。五、鐵路心‧客家情 客家人從日治時期就大量投入鐵路建設的工作,踏實、吃苦耐勞且學習能力強的客家人,透過鐵路,尋找工作機會,逐漸的移居各地。從清末以來,由於鐵公路的闢運,農場礦場的開發,工商業的發展,客家人移居各地展開多彩多姿的生活。六、繽紛的客家文化 客家委員會成立以來,以振興客家文化為使命,以建構快樂、自信、有尊嚴的客家認同為信念,以成為全球客家文化研究與交流中心為任務,以「牽成客家、繁榮客庄」為目標,以「榮耀客家、藏富客庄」為願景,推動客家文化的永續發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

臺灣客家文化館(原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苗栗縣銅鑼鄉銅科南路6號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1/01 09:00:00

結束時間:2018/12/31 17:00:00

演出單位
主辦單位
編輯時間
2018/01/10 11:00:57
來源網站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