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返地心、儀震天下特展(常設展)
活動期間:2018-01-01~2018-12-31
地質科學館為兩層式的展示館區,一樓為常設展區,主要展示涵括了地質科學教育的各種主題,擁有豐富多元的科學教育資訊,使人們能以宏觀的角度體會地質的奧秘,並省思人類的定位與作為。一樓常設展區1.岩石的循環我們生活所需免不了要來自於大自然礦物、岩石,但是這些岩石、礦物也是經歷了許多循環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熔融的岩漿經冷卻後形成火成岩:如澎湖的柱狀玄武岩、金門的花崗岩。 沉積物經壓密成岩或生物作用沉積形成沉積岩:如台灣北部五指山層的砂岩或野柳石灰岩。 岩石經溫壓變化,使岩石組成結構或成分發生變化而形成的岩石稱為變質岩:如中央山脈的石英岩、大理岩。2.台灣活斷層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主要在西部麓山帶與平原交界處及東部花東縱谷區域,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發表之2010年版「2萬5千分之一活動斷層圖」,台灣共有33條活動斷層。另有4條存疑性斷層未列入編號。 第一類活動斷層為全新世活動斷層、第二類活動斷層為更新世晚期活動斷層、存疑性活動斷層為有可能為活動斷層的斷層。3.穿山甲生態區 介紹瀕臨絕種的穿山甲,展示板中以穿山甲第一人稱向觀眾自我介紹,告知民眾保育動物的重要性。展示區中放置穿山甲的標本,及播放穿山甲「阿穿」的相關保育影片一樓特展區1.潛返地心 利用漫畫腳色,帶領民眾了解何謂中台灣的地質、地貌,以及何謂「地質敏感區」。主要展示包括鑽掘探勘工具、岩心等,並教導地層下陷之問題,最後透過「地質時光機」互動遊戲,親子一同學習正確的地質知識。2.儀震天下 台灣島地震頻繁,經歷四百年來文字及儀器記錄的累積,留下了豐富的學術資源。本展彙整國內學術研究成果,以「文物考證時代」、「科學觀測時代」、「科技預警時代」三大單元,透過史料文獻、儀器記錄、地震儀器、互動設施,回顧自清代以來,藉由歷史地震資料揭露出塵封台灣土地的裂痕,更藉由古文物及百年地震儀展示,走進時光隧道,了解台灣地震史。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二段345號
單場次演出時間:2018/01/01 09:00:00
結束時間:2018/12/31 17:00:00